本来没有准备吸收刚毕业不久的同学加入的,但是在面试的时候程浩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因此破格引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。当然,先去打杂2个月再说,结果程浩同学打杂打得非常出色,因此正式加入到Tiny小组,开始参与一些基础性工作,让我们对他的表现拭目以待吧。
密缘之友同学精于Eclipse插件开发,密缘之友同学的加入,弥补了团队中没有开发Web前台开发工程师的短板。前面由于没有Web前台开发工程师的加入,我的许多相法无法落实,密缘之友的加入,使得许多原来悬而未决的事情可以落地了。
塔罗大道先读本科,又在清华攻实硕士,虽然实践经验稍有不足,但是基本功扎实,上手迅捷,迅速成为团队骨干,发现诸多BUG,也提出了许多好的改进建议,整理了大量的文档,对于Tiny框架的完善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。
由于核心的集群算法进行了升级,导致兼容性有明显区别,因此Tiny框架升级到1.2.0牍本。
由于增加的模块很多,又由于使用本框架开发的产品要正式发布,为了商业推广上的原因,决定把版本升级到1.1.0版本。
达达同学精于Eclipse插件开发,达达同学的加入,弥补了团队中没有开发Eclipse插件的短板,由于达达的加入,许多配套的Eclipse插件逐步丰满起来,Tiny框架的开发效率也更高,更专业。
由于第一个产品在整个开发期当中,都稳定,高效,同时Tiny框架声明的各种良好特性也得到了良好的印证,因此第二个产品就自然而然开始了。
Tiny框架在0.0.1版本之上,做了大量的扩展,比如:分布式计算框架等等,由于升级内容太多,因此直接由0.0.1升级到0.1.1版本。
Nishihe达人出手不凡,刚加入就解决了Tiny服务透明发布为WebService的重大难题,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外派到其他项目组服务了相当长一段时间,现在回归,主要从事前台UI方面的一个组件封装方面的工作。
Tiny框架作为一个后台开发框架已经完全完整,并且在开始在正式项目中使用有了第一个用户。
到2013年6月,正式考虑采用开源方式进行项目构建,因此考虑进入SourceForge,此时又增加了ballackhui,项目进展更加
Ballackhui当时准备离职跳槽到另外一家软件公司,虽然工资比跳出去少了一些,后来还是留了下来,并且参与了Tiny框架的许许多多的模块的开发与构建,这个时候的协作模式基本上是一人设计两人实现,简单高效。
Atizose的加入,使得Tiny框架的构建速度迅速提升,工作模式,基本上是我构建框架及重要类,其实现部分及单元测试相关,就由Atizose搞定。
Tiny框架启动之时,当时并没有想到开源,因此是自己搭建的配置库,项目进展比较迅捷,迅速构建了项目的主体结构。
当时策划的商业框架在应用当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,但是受限于公司体制,有些事情没有办法改变,但是悠悠然然认为应该搞出一个非常好的开发框架的,因此从这个时间段对许多技术点进行了验证性开发。